藝術本應是美好的存在,我們卻看見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運作方式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性暴力及傷害。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倖存者小組Mean B及義工共同策劃這場工作坊,透過倖存者的故事,拆解藝文圈性暴力,與參加者共同想像及免於傷害的藝術空間。
家並非必然是我們的安心之所。我們可能曾經背負了家庭的秘密多年。我們可能曾向人求助,但沒有得到明白和信任的回應。日子雖依舊不容易過,但我們可以選擇被聽見。不如走在一起,在這裏共同面對 - 「童年•家內•性侵」敘事實踐小組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協會)樂見政府在今日(9月17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就「完善香港的性罪行法例」明確表示「目標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立法修訂」。距離本屆政府任期完結僅餘650多日,這是一個迫切而重要的承諾。保安局2024年底曾宣佈將於今年內就性罪行改革作公眾諮詢,然而時至今日有關進程仍欠具體。協會認為更新本港陳舊性罪行之工作不容怠慢,並促請當局以全面及合時宜的方向落實改革。
協會發表《更全面及合時宜的性罪行改革方向》意見書,以法律改革委員會於2019年提出的多項建議為基礎,並參考多個海外司法管轄區之實踐,進一步倡議性罪行體現積極同意原則及訂立「持續性侵犯兒童」罪行。
協會就2025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提交建議,促請當局關注三個關鍵領域:儘快推行性罪行法律改革、醫院為本的性暴力受害人支援設施、推行全面性教育。
協會支持立法會通過《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協會相信,透過立法保障同性伴侶的權益,定必有助消除歧視,締造一個性別多元共融的友善社會,可以有效杜絕不同形式性暴力的出現。本港社會普遍已準備好擁抱多元,協會促請政府與議員從善如流,以積極務實及正面的態度審議《條例草案》,踏出建構性/別平等社會的重要一步。
近日有「深偽」影像性暴力的當事人公開事件,讓「深偽」影像性暴力的影響及傷害、以至行為本身所傳達明顯性別敵意進入本港公眾視野。有意見認為「深偽」影像性暴力內容並非真實亦無傷大雅,但不同受害人的經歷就反映出「深偽」影像性暴力內容會造成真實並深遠的持續影響。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邀得 Prideline 同 • 一線社工及Quarks 跨青時刻,分享面向性/別多元社群時的觀察。一齊來討論對性/別多元社群更友善的性罪行法律和制度應該要有怎樣的改變。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於成立初期認識馬宣立醫生,並在馬醫生的支持下成立風雨蘭,其法醫專業角色為社會工作背景的協會創始同工帶來不可或缺的觀點及支援。
風雨蘭發表職場性騷擾數據統計及分析,同時與「SH.E性騷擾倡議小組」一起策劃「性騷擾退散」行動,旨在提升公眾對性騷擾的關注及意識。
風雨蘭2025年性暴力熱線支援訓練及義工招募現正接受報名。 歡迎有熱線義工經驗或有志於協助熱線服務之人士報名參加。訓練內容包括:從性別角度反思對性暴力的觀念與迷思、性暴力受害人可能面對的處境、香港現時之性罪行相關法例及司法程序、性暴力受害人之身體及心理醫療需要、熱線輔導技巧等。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將於2026年1月生效,惟目前的刑事司法制度回應兒童性侵犯個案時卻繼續失效。政府早前指於2025年會就全面檢討本港性罪行進行公眾諮詢,包括就涉及兒童及精神缺損人士的性罪行進行改革。協會促請當局儘快落實法改會的建議,以及重啟對於「持續性侵犯兒童」罪行立法的討論,以在法律制度上保障受害人。
反擊專題 | 「真誠但錯誤相信」的偏袒與不公感言‧敢言 | 感言‧敢言 ‧「信任治療」性侵案事主訪談
反擊專題 | 不能安心作供,可來司法公義感言‧敢言 | 從受害者的角度重新思考法庭設計
反擊專題 | 性暴力在大眾媒體的呈現感言‧敢言 | 當閱讀新聞令人不安 ・ 媒體作為雙面刃-幸存者的受訪與報道經歷 ・ 敘說與書寫的療癒力
反擊專題 | 公義:司法以外的想像感言‧敢言 | 「交換故事空間」- 實踐「敘事公義」的可能 ・ 《平靜未竟》策展後記 ・ 幸存者講座後感想 — 「與性暴力倖存者同行-性別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