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經歷顯示「深偽」影像性暴力具深遠、真實傷害、致長期恐慌
協會回應有關「深偽」影像性暴力的查詢及相關數字
近日有「深偽」影像性暴力的當事人公開事件,讓「深偽」影像性暴力的影響及傷害、以至行為本身所傳達明顯性別敵意進入本港公眾視野。有意見認為「深偽」影像性暴力內容並非真實亦無傷大雅,但不同受害人的經歷就反映出「深偽」影像性暴力內容會造成真實並深遠的持續影響。
曾經歷「深偽」影像性暴力的受害人 Janice 表示事件令自己長期恐慌,意識到現今要偷相去做出傷害是容易的事:「就算唔係真,都好難同全世界解釋,因為唔會所有人都信自己。會幾擔心被人認出、被跟蹤、被人笑、好想日日都收埋自己唔出街。當時我一直封閉自己,每日深夜都會偷偷地喊,每日都好怕身邊嘅人收到假相,好怕其他人對自己有偏見。會關閉自己所有社交帳號、唔想再見朋友,有試過曠工。返工好怕俾公司知道,好驚會無咗份工。惡夢同恐懼係唔會停止,即使過咗相當嘅年份都好,依然好擔心會唔會再發生。」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莊子慧指出:「過去數年我們偶有接獲涉合成/『深偽』私密影像的求助或查詢,明白大眾對事件的認知及肯定經歷上存在困難,亦影響受害人的求助意欲。協會認為,除了個人行為層面的『未經同意下製作合成私密影像』應否刑事化,討論更應將重點放於文化和教育上,提高公眾的數碼素養,同時涵蓋相關平台及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的討論。促進負責任的科技使用,方可有效緩減網絡空間的性別不公,減少發生科技促致的性暴力。」
數碼素養不僅是技術能力,更包括對數碼內容的批判性思考。今次事件讓公眾了解人工智能等技術會導致女性以至其他社會群體擔憂和恐懼照片被盜用,而失去安心使用網絡空間的權利,加深性別不平等,亦反映出「深偽」技術可致的負面影響、責任及對別人可能造成的傷害。當局更須積極投入資源促進尊重、積極同意和界線的教育,同時透過不同層面工作保障市民免受「深偽」技術合成個人特徵(包括臉容、身體、聲音)所帶來的侵害。
此外,不少社交媒體和分享平台在處理「深偽」合成影像時,均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相關回應策略,導致不當內容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協會認為,界別應建立更明確的規範,要求網絡平台對所有影像性暴力內容的管理負起責任,並採取措施防止相關技術的濫用,保障用戶的安全。
於2024-25服務年度,風雨蘭影像性暴力下架支援服務記錄到11個涉合成/「深偽」私密影像的求助(詳見附表)。如公眾受任何影像性暴力事件困擾或有任何情緒、下架支援及法律諮詢的需要,可致電或透過 WhatsApp 聯絡風雨蘭性暴力求助熱線 2375 5322。
附表:過去三個服務年度,風雨蘭影像性暴力下架支援服務處理涉合成私密影像的求助
服務年度 | 風雨蘭 影像性暴力下架支援服務 涉合成私密影像的求助 |
---|---|
2022-23 | 7 |
2023-24 | 8 |
2024-25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