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提交立法會《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委員會之意見書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協會)於1997年成立,一直致力推動建立平等的性別環境,通過服務、教育及倡議⼯作,致⼒引起社會關注及正視性暴⼒問題,加強對性暴⼒受害⼈權益的保障。
協會深信,每個人擁有基本人權與尊嚴,並且享有不被他人侵犯及歧視的權利,締造平等與尊重多元的社會氛圍是打擊性/別暴⼒的重要鑰匙。社會與制度上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視和污名,往往會加劇受害人對外求助的難關。基於性傾向而把同性伴侶的社會需求排除在體制外,明顯有違平等原則,亦間接製造不必要的社會層級、偏見、貶抑。
目前政府根據終審法院裁決所提出的《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僅承認於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關係,條文中所涵蓋的權益範圍亦只限於醫療與身後事,實屬相當低限度的法律保障。即使如此,協會認為透過法律體制承認及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的平等機會與基本權利,仍有其象徵意義,是香港社會邁向性別平等的重要一步。
協會支持立法會通過《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並有以下立場:
支持進一步擴展權益範圍,涵蓋實際生活中的重大需要(例如住屋、財產斷承、探病、探監等),確保同性伴侶的基本社會需求受法律保障與承認,達致真正平等。
取消「海外註冊」要求,讓香港的同性伴侶在本地直接登記,不受地域與經濟條件限制,消除差別待遇。
政府應積極開展性別平等教育,提高社會各界尊重多元、消除歧視的意識,減少因偏見而衍生的性/別暴力,致力保障不同性別與性傾向人士能有尊嚴地在港生活。
協會呼籲各界理性討論,議員應謹慎考慮自身的影響力,發言時切勿污名化性/別多元社群人士,更不應帶頭鼓吹歧視風氣。此舉不但有損社會和諧,同時亦影響香港國際形象。
不論任何性別或性傾向人士均有可能遭受性暴力。女角平權協作組的研究顯示,近23.6%的受訪女性性小眾曾經於親密關係中經歷性暴力。 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於2021年訪問117位男同志,當中亦有41.9%曾經歷影像性暴力,30.8%曾遭受插入式性侵犯。 協會與跨性別團體合作持續進行的調查亦發現,跨性別人士面對性暴力情況普遍,而社會對性小眾的負面態度亦會影響受害人的求助意慾。
推動性別平等,締造零性暴力社會為協會的使命宣言。不帶偏見與歧視的社會制度、平等的法律、性/別友善的社會氛圍等均是讓不同處境的受害人能安心求助的土壤。協會相信,透過立法保障同性伴侶的權益,定必有助消除歧視,締造一個性別多元共融的友善社會,可以有效杜絕不同形式性暴力的出現。本港社會普遍已準備好擁抱多元,協會促請政府與議員從善如流,以積極務實及正面的態度審議《條例草案》,踏出建構性/別平等社會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