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iation Concerning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25週年 25th Anniversary

風雨蘭•廿五

今年是風雨蘭成立25週年,藉3月8日國際婦女節,我們希望回顧25年來風雨蘭服務發展的里程碑,並邀請了一些過往與我們合作過的夥伴﹑支持者﹑同事及服務使用者,分享與我們一起工作的經歷、感受。

 
Screenshot 2025-03-06 at 16.12.19.png
 
 

由2000年成立至今,
風雨蘭接獲超過......

44819 宗求助

並為逾......

5819 位曾經歷性暴力人士提供深入輔導及跟進

 

在風雨蘭成為首間性暴力危機支援中心前,曾經歷性暴力的女性不僅要承受身體和心靈的創傷,還要獨自面對繁瑣複雜的程序,重複又重複講述創傷經歷。

風雨蘭25年來與曾經歷不同形式性暴力的受害人同行,免費提供情緒輔導、陪同進行錄取口供及法醫檢查等程序、安排義務律師提供法律資訊等各類適切支援。由初時提供緊急服務,到與性暴力幸存者共同在制度內外推動社會提升對性暴力的意識,風雨蘭能夠一路走來實在有賴大眾25年來對風雨蘭的支持。

風雨蘭為非政府資助機構,在缺乏政府資助下,支援性暴力受害人的工作仰賴每一位捐助者的支持。

請即成為我們的每月捐助者,與我們一起持續地與曾經歷性暴力的人同行。

 
 

感謝有您風雨同路

風雨蘭同事分享

❝ 曾經有一位倖存者表示「因為有風雨蘭,香港至少少了一宗青年厭世自殺的新聞,而我就有一個好安全的地方,將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放下。」❞

—— 風雨蘭總幹事 莊子慧
我在2008年踏入風雨蘭擔任輔導員,當時深感機構在社福界別的獨特性與重要性。風雨蘭除了是首間為性暴力倖存者提供支援服務的機構,我們更致力為倖存者發聲。

記得當我作為輔導員陪同一名倖存者上庭作供,當時還沒有任何法庭保護措施,為了避開公眾人士的注視,我們要到其他樓層的休息室等候,當她出庭作供時,眾目睽睽下,在所有司法人員及公眾人士面前鉅細無遺地說出自己的私隱。當整個作證程序完成後,她立即攬著我喊了出來,這個畫面我一直記在心中,我感受到整個司法程序對倖存者帶來的無比壓力,同時亦佩服她的堅持,就如風雨蘭綻放的一刻。縱然程序完結,但鼓勵倖存者發聲才是重點,她亦同時成為我們的「幸存者權益關注小組」成員。當她提過上庭的經歷,每位組員都有共鳴,這同時奠定了小組爭取法庭保障措施的發展路向,倖存者經歷接近十年的爭取,終能爭取到屏風、特別通道等保障,為倖存者的司法權益帶來轉變。

兩年前,我重返風雨蘭接任總幹事一職,感慨良多。環境變遷,但我們與倖存者同行、一起發聲的初心不改。風雨蘭過去25年為超過6000名性暴力倖存者提供深入輔導及跟進,陪伴她們走過創傷經歷。曾經有一位倖存者表示「因為有風雨蘭,香港至少少了一宗青年厭世自殺的新聞,而我就有一個好安全的地方,將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放下。」我期盼風雨蘭能繼續讓倖存者發聲,除了讓倖存者知道「不是你(倖存者)的錯」,更讓社會大眾明白「羞恥的人應是加害者」,將性暴力的責任放回加害者身上。

❝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我們率先提出「強姦是一種性暴力」的觀念。❞

—— 風雨蘭共同創辦人及榮譽顧問 王秀容
在1989年,我與幾個機構一起展開了「反強姦運動」。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我們率先提出「強姦是一種性暴力」的觀念,挑戰了許多人仍然將強姦視為單純的生理衝動或性欲滿足,不理解其背後所隱含的控制與權力不平等。這也成為我性暴力工作的萌芽。

我對家庭中的性暴力特別感受到深刻的影響。這幾年來,我們出版了幾本書籍,其中《倖存者言》講述了一些被父親或繼父等家人侵犯的故事。 這些故事揭示了家庭內部的偏見與不信任,反映出權力的不平等,使得受害者變得很無助。然而,這些倖存者並未放棄,會等到有一天他們有能力獨立,又或是等到侵犯者去世後,會揭露真相,會將公義彰現出來。 他們的信念和忍耐力驅使著他們,相信總有一天可以得到正義。這亦是我深信,公義與治療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像「風雨蘭」的標誌,對我而言好像是「把淚水轉化為力量」,許多性暴力的倖存者因未能獲得司法上的公義而感到難過、憤怒、挫敗和無助。 當正義來臨時,這種強烈的不公感會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成為從創傷中復原的動力。這些倖存者的resilience感染了我,我看見她們能夠在逆境中捱過去的韌性,讓我在面對機構的困難或社會的挑戰時,依然不會放棄。這些堅持都是她們教會我的事。

儘管我已經卸任機構總幹事,仍想寄語倖存者、同事們以及同行的人:在逆境中,我們仍要堅持信念,風雨後總能綻放。我非常珍惜與風雨蘭一起走過的二十五年,也很懷念那些甘苦與共和一齊分享成果的日子。未來, 我盼望自己和有更多人成為風雨蘭的陽光,空氣,水。雖然是無聲,無味,無色,只要風雨蘭需要我們,我們都在。

❝ 與幸存者一同走過的旅程中,我們見證了他們從被滅聲中突破而發聲的艱辛。❞

——風雨蘭輔導員 Florence Tsang
性暴力幸存者的復原過程中,療癒與追求公義是息息相關的。對公義的追求不僅限於司法制度,還包括社群的認同與個人層面的需求。我們接觸來自不同背景的女性,每位幸存者的獨特生活經驗都會塑造他們對公義、公道及爭取權益的理解與想像。

近年來,我們堅持舉辦敘事實踐小組,與幸存者一同走過的旅程中,我們見證了他們從被滅聲中突破而發聲的艱辛,經歷了情緒的起伏,並逐漸掌握自己故事的敘述權,重新經駭希望與信任,重新得力。

當我們對幸存者提出任何要求時,可以先思考周遭是否提供了一個安全且可信任的環境,以支持他們的表達。改變指責受害者的文化仍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讓倖存者能夠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行,讓他們的聲音不僅停留在輔導室,而是在社會、體制和社群中都能被聽見。

❝ 我記得有一次無法為一個個案移除私密影像,我向當事人道歉,然而當事人卻告訴我,我無需道歉,因為錯在於發佈者而不是我。當事人的支持和溫暖的話語在那刻安撫了我內心的無力感。❞

—— TaDA下架服務負責同事 Blue
我主要負責下架服務和影像性暴力相關的工作。我記得有一次無法為一個個案移除私密影像(當事人已經聯絡風雨蘭超過一年,期間她的私密影像持續遭受惡意散佈),我向當事人道歉,表達了我無能力處理該影像。然而,當事人卻告訴我,我無需道歉,因為錯在於發佈者而不是我。當事人的支持和溫暖的話語在那刻安撫了我內心的無力感。在輔導過程中,「你沒有做錯!」這句強而有力的話語通常是輔導員對受害人說的,以提醒他們不要自責於所受的傷害。當我自己也得到同樣的鼓勵時,我深刻感受到倖存者的力量,也明白到我並不孤單,有人與我同行,共同面對並向前邁進。

我們應該相信倖存者具備足夠的自主能力來掌控自己的人生。許多時候,性暴力受害者被描繪成脆弱的形象,然而在我的工作過程中,我見證了倖存者面對創傷時所展現的韌性。儘管充滿悲傷,但倖存者也教會了我每個人其實都充滿內在力量。

感謝在風雨蘭有同樣信念的同事,在逆流上前進並不容易,但也是這份艱辛令我體會到當中堅持的可貴。

❝ 即使制度未能切合每個人的需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如何協助服務使用者在制度的框架限制下,想像和找到屬於自己的公義。❞

—— 法律支援服務負責同事 Jodie
風雨蘭工作令我在法律上找到有溫度的價值,打開了我對於法律在賦權服務使用者上的想像,即使制度未能切合每個人的需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如何協助服務使用者在制度的框架限制下,想像和找到屬於自己的公義。

遇過一個法律諮詢及平機會投訴的服務使用者,即使面對很多困擾甚至其他訴訟的挑戰,但依然主動努力地面對,有很多阻撓也沒有放棄,令我反思其實性暴力幸存者可以自主支持自己的能力,我們更多是同行陪伴的角色。

風雨蘭服務使用者分享

❝ 這段跨越數年的求助歷程,風雨蘭逐步建構起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援網絡。❞

—— Natalie
初識風雨蘭源於數年前一次Google搜尋。當時在尋找性暴力支援資源時,發現這個香港鮮有的提供性暴力支援服務機構,自此便記著這個名字。

我的求助歷程始於一則WhatsApp訊息。熱線義工持續數日的文字陪伴,成為我首次敞開心扉的契機。隨後轉介的輔導員迅速安排會面,我至今仍清晰記得初次會面時,輔導員特地到地鐵站接引我的溫暖場景——這份體貼,為當時惶惑不安的我卸下第一道心防。

這段跨越數年的求助歷程,風雨蘭逐步建構起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援網絡。從定期輔導會談、參與療癒工作坊,到後來成為機構義工,見證自己從蜷縮的求助者蛻變為助人者。最珍貴的收穫,莫過於在這段轉化旅程中收穫的一班好朋友。 回望這段自我重建之路,最深刻的轉變在於學會與情緒共存。輔導過程中抽絲剝繭地梳理成長創傷,逐漸理解那些「做不到」背後藏著的「不容易」。這種覺察讓我開始練習以更溫柔公平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混亂迷惘的生活裡,慢慢觸摸到向光生長的力量。

於我而言,風雨蘭是暴風雨中的避風港。這裡不帶批判的包容性,令我能安心探索自我,成為支撐我前行的重要安全網。

我渴望通過系統培訓成為熱線義工,將曾經接收到的即時溫暖傳遞下去,讓更多仍在掙扎中的夥伴,能在第一時間看見微光。

❝ 很感激當時那個脆弱的自己可以鼓起勇氣撥打這個電話。❞

—— 不破不立(從一堆破碎中砌返好自己)
由2023年某一個被噩夢驚醒徹夜難眠的夜晚,打開手機搜索關於輔導的機構,當時彈出好多機構,其中見到一個關於性暴力的支援中心——風雨蘭。懷著忐忑加一絲好奇的心打開了中心的網站,見到全是女性輔導員或義工,這讓我有一點點安心,於是第二日就鼓起勇氣撥打了中心的電話,顫抖地說出:“我想搵姑娘幫下我”⋯⋯

在過去接受中心服務的一年多,我曾參加過中心的「敘事治療小組」活動和個人輔導,在參加小組的過程中,我認識了一班擁有同樣經歷的同路人,聽她們訴說著各自的故事,這種圍爐取暖的感覺漸漸讓我在擔心、不安、焦慮中慢慢稍為安定下來。而我參加小組的同時也有繼續見我的輔導員,讓我那些在小組中被觸發的恐懼與自我懷疑得以安全、安心地被承載著。

我很感恩可以在這個機構接受服務,也很感激當時那個脆弱的自己可以鼓起勇氣撥打這個電話。在風雨蘭最大的得著是讓我知道:這不是我的錯!雖然重新建立這個信念並不容易,但好在有姑娘溫柔的接納和用心溫暖著我,給我力量去慢慢行這條荊棘路。

療癒需要時間,智慧需要等待,這期間我知道,即使我再如從前般被突如其來的情緒、記憶淹沒,但在溺入情緒的海洋之時或困於思想的牢籠之時,風雨蘭會像是我在迷失中的一束光,給予我繼續前行的勇氣、希望和陪伴。


❝ 我明白到一群人的力量是很大的,對於正義的想像也可以很遼闊。❞

—— Christy
我在2020年開始知道風雨蘭的資訊。我接觸過輔導服務,成為了倖存組小組MEET的成員,也參與過風雨蘭舉辦的藝術活動。

來風雨蘭之前,我對社工不太信任,亦認為過去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責任,需要自己獨力承擔;但真正認識到這個組織後我明白到一群人的力量是很大的,對於正義的想像也可以很遼闊,正義不一定只從官僚制度下產生, 正義可以從一場真誠的對話下產生。風雨蘭的陪伴和支持是讓我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未來很希望在風雨蘭舉辦一些電影會/讀書會。

❝ 無論是負責社工及陪同社工,留給我的印象都是「比我更撐我自己」。❞

—— J
一開始見輔導員時,我說話很快、很用力、不斷描述事件,輔導員總是耐心聆聽我「一輪嘴」講完,再輕輕提醒我呼吸、感受身體及環境、試著表達感受;開始時我常說「不知道/沒感受」,現在有時仍會,但有時男朋友會驚嘆我是一個很會描述自己感受的人,我說,我以前也不會,只是因為輔導員陪我練習了很多很多次。

我是一個很常質疑自己的人 (好似叫「內耗」),但每次同輔導員傾訴,她總是第一時間站在我這邊,相信我、肯定我、撐我。見到佢咁撐我,我相信我慢慢都可以更撐自己。無論是負責社工及陪同社工,留給我的印象都是「比我更撐我自己」。她們是我在慌亂的時候,讓我安定下來的存在。

我覺得風雨蘭對我來說最珍貴的,是能夠分享經驗及收集過來人的智慧,當然還有敏銳地保護受害人、避免他們被無意識地再次傷害的團隊。

❝ 除了是接受幫助的人,我也能成為幫助人的角色。❞

—— 太陽
我在2021年認識風雨蘭,接受了陪同報案、法律諮詢服務,也加入了敘事治療小組和MEET小組,我們最近在做藝文圈的倡議。

在風雨蘭的陪伴下,我從最初的接受服務的角色,慢慢透過療癒的過程,轉化成為Survivor,然後再變成現在Advocacy的角色。

我想對我而言,最重要的轉變發生在風雨蘭的小組中。在小組中,我找到了純粹的療癒與安全感,不需要擔心有任何judgement,而是純粹互相支持彼此。我見證了每位Survivor在不同階段的掙扎與成長,有些人可能已經過了我現在身處的階段,我在他身上看到未來的可能;有些人則經歷著我曾面對的困境,我亦可以給予他鼓勵。這種共鳴讓我明白,自己並非孤單,也讓我看見了自己的力量——除了是接受幫助的人,我也能成為幫助人的角色。

風雨蘭熱線義工分享

❝ 我做義工的選擇源於「作為女性想要幫助女性」的自然衝動。這些年以來媒體爆出了非常多針對女性的各種形式的暴力事件,我依然記得當時的我在瀏覽這些新聞的憤怒、悲傷和無助。❞

—— 義工 Juncy
在風雨蘭度過的時間,我得以“看見”具體的人,並通過話語與她們建立聯結,盡我所能地為她們提供協助。我也時常為來電者展現的純粹信任而感動。社會中依然存在著各種對性的偏見和性暴力的誤解,來電者時常面對著多重壓力 —— 遭受性暴力時的直接傷害、求助過程中受到的二次傷害、對自己的責備和惱怒等。 但她們依然勇敢地按下通話鍵。在電話的一端,她們展露情緒、傾訴煩惱,在電話的另一端,義工們接納需要、提供支援。

儘管我也經常因無法解決求助者的現實問題,或是聽到侵犯者未能受到法律的懲罰而感到沮喪,但這些信任和感動所帶來的能量,能夠鼓舞我繼續發揮自己的綿薄之力,一點一點地培育我所希冀的平等、尊重、安心的環境。

❝ 歷時四個月的義工訓練,讓我全方位學習到支援者需具備的知識與技術。❞

—— 義工 逸晴
2024年初,大數據上的一則風雨蘭熱線義工訓練計劃廣告牽引着我和風雨蘭結緣。最先觸動我的是「風雨蘭」三字。風雨過後悄然綻放,靜靜地訴說著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風雨蘭便是這樣的一種花,美麗而堅韌,滿有力量,無懼風吹雨打,乘風而活。

而當我進一步了解風雨蘭的社會使命:既與幸存者同行,並為她們提供適切全面的專業支援。我作為一名護士,即便是受過專業的護理訓練,亦感同身受療癒的過程處處充滿挑戰。因緣際會,我的護士生涯從婦產科病房走到輔助生殖醫學中心,工作範疇確立了我的職業志向—「與婦女同行」。所以,當我遇見風雨蘭的義工招募,直覺告訴我:這是我的生涯使命,這個理念驅使我成為風雨蘭的一分子,即便下班後亦一直支援熱線服務的義工工作。

歷時四個月的義工訓練,讓我全方位學習到支援者需具備的知識與技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課,是我們一眾學員一嘗置身模擬法庭體驗扮演各持份者的角色,多角度思考司法程序的各個面向,既可以切身認識不同持份者的想法,亦能夠感受到求助人的徬徨失措。寶貴的義工訓練體驗裝備我為求助人提供更全面適切的支援。

非常感恩我能夠遇上風雨蘭。也許我們在人生風雨之中偶有感到疲憊,不妨低下頭,細看那些靜靜盛開的風雨蘭吧。她們雖然纖細,卻總能給予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氣;它們雖然平凡,卻總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深處最真實的美麗。

❝ 透過風雨蘭這個空間,我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 義工 Kinya
當我同來電者傾談嘅時候, 好多時佢哋嘅遭遇係現行嘅法律框架、現實嘅情況、或者個人嘅情況,係好似無解決嘅辦法,我會感到好無奈。但我亦都好感謝來電者咁信任我哋,去講佢哋一直以來嘅心路歷程和掙扎。

記得有一次係來電者分享佢為着佢嘅遭遇做咗一啲事,我覺得佢係好勇敢,佢就覆我話,佢咁樣做都係為咗佢個仔,因為連佢個仔都知道呢啲事係唔啱, 我覺得佢真係好堅強。同時都慨嘆社會上面真係有啲好恐怖嘅人會咁樣去剝削同埋傷害一啲咁善良嘅人。
 

 
 
Screenshot 2025-03-05 at 3.40.51 PM.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