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當事人同意下發布私密影像,被稱為「影像性暴力」。隨著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有機構指出,去年因私密影像流出而求助的個案,比之前一年大幅增加四倍。有情侶被駭客入侵電腦後流出性愛短片,個人資料在網上被公開,至今仍受騷擾及網絡欺凌;有人分手後被前男友以私密影像威脅,嚴重影響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及情緒。2008年藝人裸照事件曾經引起社會討論,要如何保障私隱及規管私密影像發布,事隔十多年,政府去年通過《刑事罪行條例》修例,加入未經同意發布私密影像等罪行,同年亦將起底刑事化,又能否幫助到這些受害者?
Read MoreAs Hong Kong authorities plan legislation to make reporting suspected cases of child abuse compulsory, survivors of childhood sexual assault have voiced concerns that the well-intended move might create more trauma.
Read More通報引來母親指摘,Christina亦不再信任社工,說最大的傷害不是性侵,而是報警後一連串程序和難以處理的家人關係,並稱再遇嚴重的事情也寧忍氣吞聲。Christina說,懲處施害者不能彌補傷害,性侵受害兒童最需要的是成人支持,包括情緒支援,並應尊重受害人的舉報意願。
Read More政府就強制舉報懷疑虐兒個案立法進行諮詢,舉報機制擬分為三級。風雨蘭以及多位受助童年性侵倖存者表關注,憂部分建議將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窒礙14至18歲之間的少年性侵受害人自行求助,甚至令童年性侵個案求助時間再延遲。
Read More來到2022年,仍有不少言論,動輒就為女性冠上「該死」、「低賤」之名。回看MeToo運動,雖然讓一些本地女性有勇氣公開侵犯者惡行,卻同時有不少批評者報以連番質疑、嘲諷,在不同年代裏,有無數女性就算在生活中遭受不同形式的性暴力,也礙於種種原因不敢或不能求助。由性暴力危機支援中心風雨蘭出版的口述故事集《倖存者言》,記載了當中的9個故事。
Read MoreRead More「風雨蘭」去年跟進逾千宗性侵個案 受害兒童平均事隔逾十年方求助
談及藝術與社會問題的關係,藝術家兼研究學者Barbara Holub說過:「藝術不能解決問題。」儘管如此,藝術仍有其潛能,可以成為重新定義社會問題的工具、個人表達的方式、提高關注度的策略以及建立互助網絡的方法。在香港,藝術家觸及性暴力這個困難的議題時,透過作品訴說真實的暴力經驗與創傷;藝術空間和展覽亦同時湧現,邀請公眾反思這些議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