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480資源推介:以卵擊石Pebbles (2021)

當權力極度失衡時,我們應如何抵抗暴力與壓迫?《以卵擊石》片長只得74分鐘,卻足以揭示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父權體制如何深刻地壓迫當地的婦女、小孩等弱勢社群。

性別權力失衡:男尊女卑

故事述說一宗發生在印度農村的家暴事件,丈夫長期對妻子和兒子施暴,妻子終於不堪折磨而回娘家。在以男性為尊的父權社會,男子作為「一家之主」,自然把妻子、孩子當成自己的擁有物,而妻子逃家一事,使男主角的「男性尊嚴」受損,因而惱羞成怒,拉同兒子去脅迫妻子回家,並揚言會殺死她。即使妻子是家暴受害人,但仍受到丈夫、旁人的質疑與批判,蒙受污名及壓力。這種兩性地位與權力的失衡,造就了婦女的悲慘命運。在整部電影中,妻子並無登場,而是以缺席與沈默來作出控訴;這也同時象徵在父權社會下女性被置於被動、卑微、受害的地位,以致女性徹底地失語。

暴力成為唯一語言

傳統父權文化塑造出二元的性別定型,男性必須為陽剛、憤怒、暴力,否則便是不合格的「娘炮」。男主角亦深受影響,電影中無處不見其「有害的男子氣概 (Toxic Masculinity)」,如其行為極為「大男人」,每當一言不合就只懂訴諸暴力,又或是訴以酗酒等非理性行為,並不懂得其他疏導情緒、平靜溝通的方式。這些特質不只針對其妻子與兒子,更可見於其與朋友相處(搶朋友錢)、與陌生人爭執打架、對長者呼喝無禮等行徑。當暴力成為唯一語言時,不僅使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離,更令整個社會充斥著憤怒、威嚇和恐懼。

微弱的抵抗

承上,在傳統家父長制文化下,父親是至高無上的,妻子、兒女們都應視之為尊主。電影中年幼的兒子長期被父親拳打腳踢,眼見父親威脅要殺死母親時,兒子一直沈默在旁,心裡想保護母親,卻基於雙方力量懸殊而無力正面抵抗。兒子唯有在父親搜索母親的路途中,戰戰兢兢地用各種方式盡力制止父親,例如,嘗試用玻璃碎片反射陽光到父親背上,期望令父親感到炙熱;偷偷藏起父親的打火機使他無法點煙;撕掉父親的現金使他無法坐車去找母親,等等。而每當被發現時,父親都會對他進行一輪毒打,而兒子仍然堅定地作出下一輪的「攻勢」。面對強大的父親,兒子作為被壓迫的弱勢,力量雖然微小,但仍拼命抗衡,場面令人心酸,卻又鼓舞人心。

突破弱勢者的命運

然而,導演最終並非想帶出「兒子長大後便能以暴易暴」,更非暗示女性的命運始終要依靠男性(兒子)來獲得救贖。電影中段,兒子的老師(女性)與其伴侶(男性)騎著電單車出現,他們的對話內容顯示出性別的權力關係平衡,雙方均十分尊重彼此。而老師更無懼男主角的暴戾個性,當看到父子二人在烈日下步行時,便直接提出要接兒子上車、送他回村。在此,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男尊女卑VS性別平等」、「非理性與暴戾VS理性與平和」、「傳統落後(步行)VS現代文明(電單車)」。

老師作為一名女性,卻是村內少數不受父權文化所侵蝕的人,亦不需依賴男性「拯救」,導演背後似是借此寄語,在充滿惡意的父權文化底下,弱勢者仍然能透過教育來尋覓出路。一來,弱勢者能獲得知識去為自身賦權、獲得工作機會,突破經濟上依賴男性的命運;二來,透過讓下一代接受具平等意識的教育,期望可以逐步改變社會上的固有父權思維,終能突破性別壓迫文化。


《以卵擊石》(Pebbles) (2021) 上映於今屆第18屆香港亞洲電影節,由印度導演P.S. Vinothraj執導,早前勇奪鹿特丹電影節的最高殊榮金虎獎,更代表印度角逐2022年第94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