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玫瑰少年葉永鋕逝世22周年

 

2000年4月20日,就在22年前的今天,台灣少年葉永鋕在校內發生意外而離世。他在生前因其與別不同的陰柔性別氣質而遭受同學們長期欺凌,間接促成了意外失救的發生。事隔22年,讓我們一同回顧永鋕的故事,紀念這位獨特的玫瑰少年,也提示我們去好好擁抱每位玫瑰少年,尊重與平等對待有著各種性別氣質的人。

據陳君汝女士(葉永鋕媽媽)的描述,永鋕從小便擁有陰柔氣質,個性溫柔細膩,喜歡玩家家酒(煮飯仔)、編織。在永鋕就讀小學的時候,學校老師指他「喜歡做女孩子做的事情」並不正常,建議永鋕媽媽帶他去見醫生檢查。當時醫生檢查後認為永鋕「非常正常」,還表示「認為永鋕不正常的人,自己本身才不正常」。當永鋕升上中學時,他又再因為其陰柔氣質而屢受同學欺凌。他不單被同學嘲笑為「娘娘腔」,更多次在上廁所時被同學們強行脫去他的褲子,聲稱要「檢查他是否女兒身」。永鋕媽媽得悉後向學校投訴,校方並無處理之餘,欺凌情況還越發嚴重。永鋕求助無門,唯有自救:他不再在下課時間上廁所,往往在下課前五至十分鐘上廁所,或是找要好的男同學陪同、使用女生或用教職員廁所等,透過種種方式迴避欺凌者。然而,就在4月20日當天,永鋕在下課前獨自上廁所,其後被發現他倒臥於廁所血泊之中,雖已被即時送往醫院,但最終仍搶救無效,結束了他15年的生命。

事後,台灣高等法院於2006年判決永鋕的死因是校方管理不善,怠於維修廁所的滲水水箱,導致地上有積水,才會引發永鋕的意外。但是,更不能忽略的這個悲劇的遠因 —— 校內學生針對永鋕性別氣質的歧視與欺凌行為,加上校方對此不作為的態度,才促成永鋕獨自緊張地上廁所,間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永鋕之死為台灣社會帶來了沉重的一課,引起各界對於校園性別議題的廣泛關注,也推動了 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實行,務求從以往傳統的性別教育轉為更全面及廣泛的性別平等教育,包括在校內教授學生多元性別特質、性傾向、性別認同等內容。反顧香港,全面的性別教育仍然缺席於校園內,莘莘學子缺乏一套有系統的性教育課程,以至於學生多依賴網絡或同輩去汲取性知識,無法為下一代去建立準確可靠的性別知識與觀念,以遏止因錯誤觀念而生的欺凌與壓迫。

實踐性別平等的路仍很漫長,願我們一同努力,打造一個更平等、尊重別人的世界,讓在每個角落的玫瑰少年少女,都能自在地、有尊嚴地綻放光彩。

#玫瑰少年 #葉永鋕 #性別氣質 #校園欺凌 #不一樣又怎樣 #性別教育



圖片來源:【蔡依林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 臺北站】「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