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提交的第四次報告的項目大綱之意見書

 

Anti480 反性暴力資源中心

就 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提交的 第四次報告的項目大綱 之意見書

Anti480 反性暴力資源中心於 2005 年成立,致力於社區及青少年群體教育及宣傳預防性暴力及性別平等的訊息。性暴力存在於不同性別,不同性別人士的權利亦應受到關注,例如早前本機構於性罪行法律改革咨詢會議上贊成修改現行強姦法,以保障女性以外的人仕。

有關於《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在香港實行的狀況,根據社會福利署所提供 的個案數⫿,本港女性的受虐、受歧視情況仍然十分嚴重。虐待配偶/ 同居情侶個案 中,女性佔 84.1%,性暴力個案女性更高達 96.4%1 。女性於這些個案中佔有極大比例,而香港目前卻好像完全沒有任何針對性策略去改變這種情況。家庭暴力及性暴力 的出現是源於權力及性別地位不平等,要撤底打擊家庭暴力及性暴力,政府雖制定長遠政策,可惜現時處理家暴性暴問題只局限於福利服務提供,並非從提升女性經濟及社會地位、教育及刑法方面著手。

香港性教育現況

不少國家政府都認為教育是其中一個長遠並有效改善女性受暴狀況的方法,而其中至為緊要的便是性教育,因全面的性教育除了生理健康外,更包含性價值、性別身份、 親密關係等探討。

長久以來,香港人都自嘲香港為「沒有性教育」的地方。其主要根據是香港不像台灣 有強制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也沒有特別要求學校必須提供性教育。在成績掛帥的香港,德育教育也只會出現於少數宗教課堂裡。退一萬步來說,香港教育局的確早於 1986 年就已經發佈首份《中學性教育指引》,更於 1997 年修訂為《學校性教育指 引》(下稱新指引)。諷剌的是,1997 年的「新指引」開首就指出修訂原因為「十年間,社會急劇轉變,故此有需要擴大指引的範圍,令內容更全面,以協助生活在這不 斷變化的性環境中的各年齡兒童」。10 年間的轉變已足夠促使當年的政府修訂指引,但 1997 年到 2018 年已經 20 年了,難道這 20 年間的轉變就不足以令現屆政府檢示 及更新指引嗎?

這 20 年間新出現與性/ 親密關係等相關的詞彙多不勝數,從千禧年興起至今的「港女 港男」,到劇集與網絡曾熱烈討論的「敗犬女」、「草食男」,從以前的「援交」到今天 的「ptgf」,還有現今網絡充斥了強烈偏頗與歧視成份的留言「臭雞」、「雞全部都係 雞」。這些例子正是 20 年來青少年共同面對,關於性、親密關係、性別定型等的想法 及行為,這些不重要嗎?政府了解這 20 年來青少年面對的困擾與壓迫嗎?時代急速變 遷,所謂的新指引卻仍然以「ICQ」作例子 ,這樣的指引如何可以切實了解青少年的 需要?唯一「慶幸」的是,青少年不需要透過「ICQ」這過時的例子去認識性教育,因 為直至今天,香港仍然是一個沒有性教育的城市,正如梁美芬議員於 2013 年所說的 「中學生不應談戀愛」一樣,學校不懂也不夠膽,甚至逃避與學生探討性與戀愛,新 指引形同虛設。

中國性教育現況

香港是否可以考慮參考鄰近地區的性教育發展,以免落後於亞洲?剛才提及台灣的 「性別平等教育法」,如果政府認為立法太過長遠,不妨了解下中國多年來的性教育 試點計劃,是否可作參考。

根據中國教育部網站宣稱,教育部主責指導教育督導工作、制定教學指導文件。雖然 教育部不會直接執行制定的指引,但卻會交由教育部直屬大學進行不同的試點工作, 直屬大學包括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

於 2008 年,中國教育部發出《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已提出一些現代性教育 的元素,除了生理教育外,還應包括朋輩相處及預防性病等。 2011 年,北京市為響應教育部綱要而發佈《北京市中小學性健康教育大綱》,當時甚 至邀請香港家計會編撰課程。據知課程於大約 50 所中小學進行試驗,而課程內容除了 傳統生物堂會教導的性生理外,更包括朋輩交往、預防愛滋病等主題。 同年,教育部直屬大學 -- 北京師范大學與蘭州中學合作推行青春期性教育課程,而其課程內容甚至包括於香港視為禁忌的內容,例如不同性傾向及性別平等(而非香港常常說的兩性平等),亦有預防性騷擾的教育。對於性傾向、性別身份、性暴力的課題,香 港學生只能夠等到大學時才能有少許探討空間,而中國卻有不少學生於中小學裡已經 開始認識。常言道,歧視源於不了解。對於非主流女性/男性被歧視的狀況,香港人就 只餘透過十分偶然的平機會電視廣告去了解。

提出中國的情況,不是要求香港政府跟從,始終香港沒有所謂的「直屬大學」,因此 很看重香港政府是否願意提供資源及技術支援給中小學發展及推行性教育。觀乎林鄭 月娥特首於 17 年 10 月所提出的施政報告,於教育一環中,完全沒有提及「性、性 別、性罪行、性教育、性暴力、性別平等」等等的⫿眼,可見現屆政府不太重視全面 性教育,我們作為前線社會服務團體,有責任向政府指出現今社會服務及教育的缺失之處。

另外,也請政府留意中國的性教育課程內容早已探討性別多元、預防性暴力等相對禁忌的話題,雖然北京師范大學推行時亦有不少反對聲音,但這正正是與民間持份者共 同商討合宜的性教育的契機。香港政府是否盡快進行適當試驗及咨詢呢,讓兒童及青 少年能早日獲得全面性教育,以助發展其性價值及觀念?

預防性暴力教育

剛才提到中國性教育課程包括預防性暴力教育。我們作為反性暴力的機構,很想分享 一些經驗。我們看性暴力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源於一種性別權力不均而造成的文化, 例如一些國度認為女性身體會引人犯罪,於是要求整個女性族群包覆肉體不露人前, 一旦發生男性對女性的侵害,社會都會一面倒責備女性行為不檢,令人犯罪。本中心不是對其他文化作出不敬,但這種對性別的看法很明顯地令到侵犯者承擔較少責任, 使男性相對容易作出侵犯行為。而責備受害者的情況,亦令受害者除了要一重勇氣述說被性侵外,更要預留多一重勇氣去面對群眾責罵,結果就是受害者被迫選擇不出 聲,性暴力日益嚴重。

其實以上例子是十分大程度可以套用在香港的情況。剛剛述說香港近數年出現不少責 罵女性是「雞」的批評,幾乎是出現在每一篇性暴力新聞之下,其用意正是貶低及不信任受害者,認為受害者只是借性暴力陷害別人。而這樣的文化導致甚麼結果?從 Metoo 運動可見,香港第一個響應 Metoo 的呂小姐便是一出聲便被責罵,甚至被罵 至不敢再發言。甚至在本年 4 月有一名女士因在社交媒體分享被非禮經歷而反被網絡 欺凌,最後疑因不堪受壓力而跳海 。 不論是遇到性暴力時的處理,或是作為旁觀者的處理,都仍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單靠我們非政府組織的個別教育真的難以處理。政府願意為高達 8、9 成的受暴女性,還有一直被忽略的受暴男性作出更有效的支援嗎?政府願意投放更多資源去推行 全面性教育,以預防性暴力之發生嗎?

結論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要求以下數點:

  1. 把全面性教育列入教育政策的重點項目之一。

  2. 由政府及有關當局帶頭連結不同專業人仕,探討在中小學推行的性教育內容。

  3. 盡快更新過時的 1997 年版本性教育指引。

  4. 為老師及社工提供適切的性別觀點培訓及教導性教育技巧的培訓。

  5. 訂立時間表,把全面性教育納入主流教育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