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 管理層不龜縮 營造信任氛圍 企業行多步 正視職場#MeToo

明報

未來城市:管理層不龜縮 營造信任氛圍 企業行多步 正視職場#MeToo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這是台劇《人選之人— 造浪者》的對白,亦是台灣「#MeToo」浪潮中受害人引述的心聲。劇集揭起「#MeToo」運動,由政界蔓延至學術界、演藝界等。受害人分享遭性騷擾或性侵的經歷,大多在職場發生。隔岸「食花生」以外,反觀香港職場的求助機制及社會氛圍,有否同樣令性騷擾受害人決定「算了」?

收同事「有味」信息騷擾

「我很怕誤會對方。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做得不好,對方才這樣對我?」2019年中,Kate持續收到一名同事WhatsApp騷擾,短訊內容帶有性意味,例如是對她和其他同事的性幻想。對方是同性的前輩,年資比她多10年。雖然Kate打從一開始已經感到不舒服,但她很質疑自己的遭遇是否屬於性騷擾,於是上網尋找定義與案例,卻找不到同性的例子。她後來才知道,性騷擾其實與性別無關。

向公司投訴 換來再傷害

Kate未有即時求助還有另一原因,擔心勇敢說出傷害,反而換來質疑。她問過與對方共事數年的前同事,均給予該人正面評價。「我更加害怕,與她共事3年多都不覺得她是這樣,那我說出來會不會有人相信我呢?而且是同性的前輩,那會不會有人反而話我?」Kate當時決定對短訊「不讀不回」,在公司則盡可能避開對方,使用列印機、去洗手間都很小心。怎料對方的騷擾行為升級,後來更有身體接觸,在寬敞的走廊上,對方故意以肩膀撞向Kate。她遭受一連串的騷擾後十分恐懼,後來只是看到該同事的背影都會「腳軟」。

在朋友的提醒下,Kate首次致電風雨蘭熱線求助,對方着她留意公司的性騷擾投訴機制,她才發現機制存在。平機會2021年全港性騷擾調查顯示,逾半受訪者反映公司並沒有制定任何反性騷擾政策或措施,小型公司的比例更高。Kate的公司雖然屬於有指引的一群,但由她入職起,從未主動提供有關性騷擾的資訊或工作坊。直至她其後作投訴,全體同事才收到公司的信息,說明性騷擾處理架構。Kate細讀機制,當中清楚列出投訴的步驟,以及調查期限是3個月。「一看到的時候,我覺得是前路一片光明,心是定了的。原來3個月內我可以搞定這件事,可以慢慢康復,誰知道換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