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香港性暴力受害人的狀況
在本港,社交距離等措施使曾經歷性暴力創傷的人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除了擔心感染及資訊恐慌,他們會因減少社交接觸而被創傷的思緒突襲。疫情及政策的改動亦影響性暴力受害人於司法等層面爭取公義的進展,令他們感到份外折磨,受害人的精神狀態在此刻或需要更適切的情緒支援。
風雨蘭的服務使用者Jessica(化名)表示在上庭數天前才獲知改期,亦未能知悉確實時間,她直言:「由事發、求助、報案、調查已經近兩年,我其實好想淡忘一切去過好新生活,無奈要上庭我必須努力記住每個細節,原以為心結快將了斷,但現在令我感覺事情沒完沒了,每日都在期待得到通知,又會失望和害怕。」
Jessica理解疫情的嚴峻,但朝令夕改的安排令她感到痛苦與煎熬,嚴重影響她的情緒狀態。法院因應疫情延後處理案件,更一度暫停運作,平均等待一年左右能上庭的個案現需更長的時間,有風雨蘭的服務使用者等待近兩年仍未有進一步消息,不少個案需更改上庭日期,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心理壓力。
疫情之下,有性騷擾受害人經歷更漫長且複雜的程序,深感困擾。風雨蘭的服務使用者Candy(化名)遭遇性騷擾,經平機會作出投訴,惟疫情期間的申訴程序更見繁複,調解會議因疫情無法安排而改為書面進行,每次「對話」大概等待兩星期才得到回覆,令原來幾小時的面見調解會議,拉長至三個多月才完成調解程序,Candy指:「調解會議變成文件來來回回,我一個普通人怎會懂得如何下筆書寫這些申訴文件,程序是吃力和令人無奈的,幸好有輔導員和義務律師的幫忙,否則我可能早就要放棄追究了。」很多受害人礙於投訴程序繁複與費用高昂而卻步,故風雨蘭與律師行合作,提供免費的法律支援服務予受助人,惟疫情與資源不足的影響下,部分服務亦需改以視象形式或延後進行。
社區健康固然重要,同時我們亦憂慮情緒及精神健康因而更被忽略。根據過往經驗及外國研究指出,疫情期間及有關公共衛生措施撤銷後均見各類性暴力及性別暴力的求助上升,我們亦憂慮受害人受疫情影響而延遲求助,求助人數或在未來大幅度地增加。因此,我們期望各界及政府加強敏感度,同時增加資源支援性暴力受害者,以至社區人士的情緒及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