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就 「擬議強制舉報懷疑虐待兒童個案的規定」諮詢之意見書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下稱「本會」)於1997年3月成立,是一所非牟利志願機構,一直支持性別平等並關注女性受到性暴力的威脅及傷害,通過服務、教育及倡議工作,致力引起社會關注及正視性暴力問題,以減低性別暴力的出現,加強對受害人/倖存者權益的保障。就政府「擬議強制舉報懷疑虐待兒童個案的規定」之諮詢,本會不同意訂立強制舉報機制,以下為詳細意見:

首先,目前未有充分證據顯示強制舉報機制有效提升保護兒童的效果。近年有學術研究檢視不同國家及地區(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的強制舉報機制的推行狀況,發現通報後出現負面結果的情況很常見。例如,有兒童在通報的過程中受到專業人員的不當處理而承受二次傷害;有兒童在通報之後被轉送到寄養宿舍暫住,但生活環境反而較自身的家庭環境更惡劣。¹儘管有關研究未能證實這些負面經驗與強制舉報機制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仍然令人質疑強制舉報機制是否能夠發揮有效保護兒童的效果。英國政府在2016年推行強制舉報機制的諮詢,於2018年發表報告《舉報和採取行動處理虐待和忽略兒童個案:諮詢回應及政府行動摘要》時,也提出類似的結論:強制舉報對兒童安全帶來的效果,缺乏學術共識('There is no academic consensu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mandatory reporting on child safety outcomes')²。

在上述的諮詢報告中,英國政府指出,只有少數的回應者(12%)支持施加強制舉報規定,最後英國政府沒有制訂強制舉報機制。英國政府於上述報告回應諮詢結果,也指出,的確英國的虐兒個案轉介率(rate of referrals)其實與施行強制舉報機制的國家差不多³。設立強制舉報機制的前提,是通過刑罰帶來的阻嚇,解決專業人士疏於通報、拒絕轉介的問題,那麼本港虐兒個案的轉介率是多少?相較於其他地區,是否偏低?強制舉報機制針對的不同專業人士群體,其通報的比率分別是多少?政府的諮詢文件並無呈現上述數據,也沒做過統計調查,難以說服公眾要設立強制舉報機制的重要和迫切性。

再者,要提升專業人士通報的意欲,並非通過施行刑罰的手法,而是解決他們通報時面對的難題和阻礙,才有可能提升通報數字。英國政府在回應諮詢的同時,也蒐集了不同地區推行強制舉報的模式和成效⁴,指出在實施強制舉報機制的國家,專業人士都因為各種原因而不選擇通報,包括:一、不認為通報可以幫助受虐兒童;二、通報使他們陷入道德困局(例如有違保密原則);三、認為法例條文不清晰;四、因為缺乏辨識個案的知識和敏感度,無信心作通報。⁵這些妨礙因素同樣適用於香港的專業人士。

以本會為例,為性暴力受害人提供服務的社工,他們擔心一旦實施強制舉報,服務使用者反而不會向他們透露遭受暴力的經驗、或有所保留。風雨蘭的服務宗旨是保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這也是受害人選擇求助於風雨蘭的原因之一。受害人因為擔心社會的看法,不想太多人知道自己遭受過性暴力,因而選擇不啟齒。保密的服務原則令她們能在社工面前安心地講出自己的經歷,因為她們知道社工不會將其經歷透露予第三者。此外,大部分受害人都不傾向報警,有的因為擔心報警帶來的二次傷害,有的則害怕家人因此而知道自己的經歷,有的則擔心報警會對家庭帶來負面影響,有的則在心理上未準備好報警,等等... ... 是此諮詢並無說明詳細的舉報流程,如果有可能牽涉報警,我們憂慮,大部分受害人不會願意向社工透露她們的經歷。

政府在諮詢文件第11段寫道:

為減低強制舉報規定常見的弊端,工作小組認為應採用「有造成嚴重傷害的迫切風險」作為舉報準則。建議的舉報準則亦可釋除部分人士對強制舉報可能會破壞專業人士與服務對象之間的信任和溝通內容保密原則的憂慮,因為專業人士舉報具有對兒童造成嚴重傷害的迫切風險的虐待行為是合理做法。」

政府認定專業人士舉報上述個案是「合理做法」,實屬值得商榷。正如上述,性暴力受害人面對的處境複雜、情況各異,通報個案不一定對他們帶來正面的影響,他們也未必有能力承受通報帶來的後果。專業人士則視乎個案的獨特處境,作出通報與否的決定,然而,強制通報機制卻剝奪了此靈活性。再者,「有造成嚴重傷害的迫切風險」的定義模糊,專業人士無法掌握通報的準則(不少持分者在8月16日的諮詢會上表達過的意見),但因為涉及刑罰,這令他們在作出判斷的時候飽受壓力。

加上政府一直以來沒有為專業人士提供過相關的培訓,缺乏實施強制通報機制的基礎(foundation),無法確保機制運行的質素。老師、醫生、護士、社工等的專業人士,無接受過處理性暴力個案的培訓和支援,因而未必認知到性侵犯(sexual abuse)所帶來的創傷,或者會認為它帶來的傷害低於身體虐待(physical abuse),因而淡化了性侵犯個案的嚴重性、忽略掉涉及性侵犯的個案。在沒有任何培訓的情況下,他們不懂如何回應求助人,或者缺乏應有的敏感度(sensitivity),無意之間對求助者帶來「二次傷害」。

本會在2020年出版的《「遲來傾聽,療癒來遲」 - 童年性侵倖存者的事件揭露及求助經驗初探研究》訪問了16位遭受童年性侵的受害倖存者(victim-survivor),不少受訪者表示,當她們向專業人士揭露性侵經歷的時候,得不到適當的回應,例如遭受指責和質疑、被問及不相關的細節、創傷被淡化、對方不懂得回應和處理。例如,其中一位受訪者Josephine(化名)透露,她曾經向學校老師揭露被父親性侵的經歷,老師即時感到驚訝、甚至哭泣,儘管她希望幫助Josephine,例如建議她找牧師傾訴、隨身帶備胡椒噴霧,Josephine卻認為老師的建議幫助不大。⁶另一位受訪者Judith(化名)則透露,向精神科醫生揭示性侵經歷時,醫生卻認為是小事,甚至覺得她沒有因此而懷孕感染性病,是很幸運的事。⁷

不同的虐待個案—包括身體虐待、性侵犯、精神虐待 - 所需要的辨識能力、處理個案的敏感度有所不同。專業人士有必要接受培訓和教育,才有信心和能力承接這些兒童。當專業人士缺乏回應的技巧和敏感度,就算有兒童向他們求助,他們都可能因為缺乏處理的信心而迴避個案,或者不給予求助人任何回應。上述所指出的問題,不可完全歸咎於專業人士,而是因為我們的制度沒有給予他們應有的支援。在這樣的情況下推行強制舉報機制,這對專業人士和兒童而言,實屬不公平。

在未有充分證據顯示強制舉報機制有效達致保護兒童,加上沒有為專業人士提供過相關的培訓,本會不建議政府推行強制舉報機制。相反,政府應該將資源投放在改善現行通報程序、提供培訓支援、加強各部門處理虐兒問題上的協作等更迫在眉睫的問題。


¹ McTavish JR, Kimber M, Devries K, et al. Mandated reporters' experiences with reporting child maltreatment: a 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studies. BMJ Open 2017; 7: e013942. doi:10.1136/ bmjopen-2016-013942

² Home Office and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UK (2016). Reporting and acting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 Government consultation: Supporting annexes. See 'Effects of mandatory reporting' on p.20.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39615/Reporting_and_acting_on_child_abuse_and_neglect_-_annexes__web_.pdf

³ According to Reporting and acting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 Government consultation: Supporting annexes published by Home Office and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of the UK (2016), the rate of referrals is comparable or already higher in England: 54.8 per 1000 children in England (2016/2017), compared to 53.2 per 1000 children in the USA (2015), and 42.0 per 1000 children in Australia (2015/2016)’

⁴ Home Office and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UK (2016). Reporting and acting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 Government consultation: Supporting annexes.

⁵ Home Office and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UK (2016). Reporting and acting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 Government consultation: Supporting annexes. See pp. 26 & 27

⁶ 《「遲來傾聽,療癒來遲」 - 童年性侵倖存者的事件揭露及求助經驗初探研究》(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2020),頁16。

⁷ 《「遲來傾聽,療癒來遲」 - 童年性侵倖存者的事件揭露及求助經驗初探研究》(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2020),頁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