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家庭暴力影響兒童的權利之意見書

 

Anti480 反性暴⼒資源中⼼ 就

⽴法會 兒童權利⼩組委員會會議

受家庭暴⼒影響兒童的權利之意⾒書

《兒童權利公約》是國際間第⼀條保障⼈權的條約,包含⼈權法的各個⽅⾯:公⺠、⽂化、 經濟、政治和社會參與權。通過批准此公約,各國政府承諾保護及確保兒童的權利,亦願意在 國際社會的層⾯上承諾負責。《兒童權利公約》列明兒童應享有受保護權,包括免受家庭暴⼒ 及性暴⼒的傷害。

社會福利署⼆零⼀七年⼀⽉⾄九⽉的 704 宗新呈報虐待兒童個案中,有⾼達三份⼀為性侵犯 個案,顯⽰出兒童正受性暴⼒嚴重威脅。⾵⾬蘭為 14 歲以上受性暴⼒的⼥性提供⽀援服務, 其⼆零⼀四⾄⼆零⼀六的 734 個案中,有五份⼀的求助⼈被性侵犯的年齡為 18 歲以下 (19.8%),⽽當中近三成的受害⼥童是被其親屬侵犯,反映家庭中的性暴⼒並⾮罕⾒。護苗基⾦運作的「護苗線」於⼆零⼀六⾄⼆零⼀七年接獲的七⼗⼆宗查詢個案中,同樣有超過三成 (~33%)的受害兒童是被親屬侵犯。我們必需要留意的是,上述的數字未能反映問題的真貌, 我們相信仍有不少受害⼈是未有對外求助的,因此,兒童性暴⼒及家庭性暴⼒的情況有可能遠 ⽐所知的嚴重。

家庭暴⼒的隱敝性使得受害兒童難被發現,家庭中發⽣的性暴⼒更甚,在⼤部份受害兒童沒有 表⾯肢體傷痕的情況下,家庭性暴⼒可以完全不被察覺,直⾄受害兒童選擇求助,事件才得以 被揭露。如果受害兒童選擇沉默,家庭性暴⼒可以仿似未曾發⽣,然⽽,卻對受害兒童造成切 實的⽣理及⼼理傷害。

兒童性暴⼒及家庭性暴⼒不易被察覺的其中⼀個主因是⾹港性教育不⾜,無論是對家⻑還是對兒童⽽⾔。教育署在⼀九九七年編訂了《學校性教育指引》,但並不強制學校跟隨,指引只 屬參考性質,因此,並不是每個學⽣都能在在學⽣涯接受性教育,⽽即便上過性教育課,內容 亦不⼀定是切合學⽣所需或貼近現況。廿年前的《學校性教育指引》建議學校不僅教授⽣理上 的性,如性器官名稱、⽉經和夢遺等⻘春期變化,還應加⼊性傾向、性暴⼒及淫褻刊物等新題 材,然⽽,時⾄今⽇,普遍的性教育課仍停留教導⽣理結構,⽉事/夢遺的層⾯。性教育的不 ⾜或內容狹窄使兒童對性暴⼒只有簡單的認識,甚⾄是不懂界定性暴⼒⾏為。關注婦⼥性暴⼒ 協會於⼆零零⼆年發佈的《⾹港中學⽣的性暴⼒問題研究報告》發現⾹港中學⽣對性暴⼒認 識並不⾼,只有半成 (5.6%)受訪中學⽣能認知⼤部份設計的情況為性暴⼒,屬性暴⼒意識較 ⾼。對性暴⼒的不認識讓兒童未能理解⾃⼰可能遭受性暴⼒,更遑論尋求協助。事實上,不少 童年遭受性暴⼒的受害⼈是到⻑⼤成⼈後才求助或報案的。性暴⼒教育的不⾜,再加上社會對 性或性暴⼒的負⾯看法或使受害兒童陷⼊「責怪⾃⼰」,「⾃⼰做錯事」的情況,讓他們難以踏 出求助的第⼀步。更甚的是,假如侵犯者是親⼈或師⻑,親屬和師徒關係使得某些界線變得模 糊,令他們更難辨識性暴⼒⾏為,當中的權⼒差異亦讓他們噤聲。

家⻑在辨識及處理兒童性暴⼒中扮演重要⾓⾊,即使兒童不懂求助,假如家⻑對性暴⼒有⾼敏 感度及對處理⽅法有所認知,或許可讓兒童盡早得到協助,甚或減低兒童遭受性暴⼒的程度及 時⻑。護苗基⾦於⼆零⼀七年進⾏了《⾹港⼩學⽣家⻑對兒童性侵犯的認知》研究,結果有 近六成家⻑認為⾃⼰對預防兒童性暴⼒有⾜夠知識,但事實上絕⼤部份家⻑對性暴⼒存有誤 解,包括誤以為性暴⼒必定會對兒童⾝體造成損傷、只有陌⽣⼈才是侵犯者等等。研究反映本 港⼤部份家⻑未備有充夠的知識去辨識及處理兒童性暴⼒,⽽我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社會漠 視性教育的需要,⾃然未能提供適當的資源去⽀援家⻑處理兒童性暴⼒。

當兒童經歷家庭性暴⼒時,家⻑未必是兒童求助的第⼀選擇,⽽教師很有可能成為他們的⾸要 求助對象,如教師掌握處理家庭性暴⼒求助的⽅法及持正⾯態度,絕對有助他們成為受害兒童 的求助窗⼝,繼⽽讓受害兒童得到合適的⽀援。除此以外,假若教師對兒童性暴⼒有⾼敏感 度,相信能更易察覺到潛在的受害兒童,讓他們遠離性暴⼒的威脅,並盡早得到幫助。可惜的 是,政府在處理家庭暴⼒及兒童性暴⼒問題時並未能了解到教師在當中的重要性,⽽未有為教 師提供相關的培訓,以及「轉介予社⼯/社福機構」以外的⽀援,令教師在兒童性暴⼒問題上 未能好好發揮其求助者及覺察者的功⽤。

我們認為,落實於全港學校推⾏全⾯性的性平及性教育是處理兒童性暴⼒的不⼆之法。

全⾯性是指性教育內容應涵蓋不同層⾯,由⽣理結構到⻘春期到性別教育再到社交層⾯。此外,性教 育亦不應是⼀次性的課程,學童在不同年齡都應接受切合他年齡需要的性教育。政府亦應為家 ⻑提供多樣化及貼近現實的性教育(包括處理性暴⼒)的社區資源,並為教師提供處理兒童性暴 ⼒求助的培訓及資源。當我們認可免受性暴⼒傷害為兒童的基本權利時,政府應盡所能,包括 落實教育政策、完善保護措施、營造⽀持受害⼈的⽂化、提供性教育資源等,去預防兒童性暴 ⼒的發⽣並⽀援受害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