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幸存者的一物:本土性侵真實故事 荒誕得如小說情節

文化者

性侵幸存者的一物:本土性侵真實故事 荒誕得如小說情節

性侵,每當聽到此等之事,就有感心寒詫異 ,但又覺得離自己很遠。確實身同感受是種虛言,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的「立地而處」,只有冷暖自知。外人永遠無法理解受害者的處境及內在的情緒。若然把無形的傷害化成有形的物件,那所表達的情感是否會更立體地呈現?我們又是否能夠對他們稍微理解多一點?

在油麻地一隅的展覽空間中,文字化作一幅幅白長布,伴着十一件物件敘訴了性侵受害者的獨白,帶出十一個真實故事。策展人林潔汶(Irene)希望透過展覽令受害者能分享自身故事來放下心頭巨石:「不是每個受害者都能面對面啓齒,所以我們嘗試利用不同方法去呈現他們的故事,更重要是給予主導權當時人去決定用甚麼方式和主題去表達內心的情感。」她補充:「透過展覽可進行敘事實踐。每個作品下方都有一個信箱,大家可以用自身或社會角度理解他們的故事,作出回應,表達認同,對當時人而言十分重要。所以展覽是一個過程,大家可以一同參與。」

世俗對性侵的謬誤

只有年輕女性才會被人侵犯?在人生任何階段都有可能受到性傷害。這位55歲的女士「柔柔」寫了一封投訴信,試着去控訴性騷擾她的上司。奈何申訴期只有一年,而「柔柔」認為性騷擾的指控訴嚴重,影響個人聲譽,不能輕率。當了解對性別歧視條例的相關法律及「性騷擾」定義後,已錯失向平機會投訴的時機,無從追究。最後只好把心中苦盡訢於信中,留下遺憾。「這次展覽給予受害者有機會去發聲,因為並非每個受傷者都可透過司法公義得到正義的回應。」Irene如是說。

只要申訴就會有正義?Irene指:「香港法例未能保障所有性暴力受害人,使大家對司法制度有所質疑。性暴力危機支援中心風雨蘭近年接獲很多童年性侵個案,絕大部份都難以受到司法制裁。」盒中的黑白生日蛋糕象徵着一個侮辱,一件荒謬的遭遇。社工受過專業訓練,本應追求公義,以愛心關懷全人。

作為社工界的「J小姐」,卻因為拒絕以生日蛋糕討好加害者,建立良好關係,直被上司指罵。機構為了表面上的和平,不斷向受害人施壓以平息事件,以權力去把人性去權,縱容社會敗類,良知顛倒。在維護社會共融的一個團體中,人性的黑暗面竟表露無遺。難道真的是光有多明亮,影子有多黑暗?

向親人朋友求救?加害者往往都是身邊人,「年輕受害人難以脫離親人加害者,因為小朋友以至青少年的避風塘只有一個,就是家。對家中或許有恨和難過,但亦有愛和親情。當中包含的感情過於複雜,經歷淺薄的他們無法捨脫家人,求助報警,唯有忍耐。」Irene說時無奈。

「R小姐」將自身比作一隻小熊,一隻滿身傷痕,可幸還能修補的一隻小熊。她在年幼時被父親侵犯,怕他人不信任,怕被家人拼棄,更怕被冠上拆散家庭的罪名,會令人討厭。即使隱晦表達可又無人發現端倪,只好被迫默默承受。因被家庭倫理道德所捆綁,難以逃脫困局。

二次傷害痛得心如刀割

每個故事都值得讓你反思善與惡,在展場中所展示的受害人大多都是兒時受到性傷害。小朋友不能夠為自己伸張正義,因此大人的陪伴及關愛,尤其是家人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絕不能輕言孩子的言論。正如「Wikipedia小姐 」所寫道:「小孩子能表達出來的,絕不是開玩笑而已。」而事實上,一部份受害人的家長視孩子的告白為謊言、將事實扭曲,是家庭滋事份子,是破壞他人關係的人,更是自願的。

若親人好友再雪上加霜,結焦的傷疤一次次被揭起,這痛楚誰人能夠承受?刀子插在誰的身上,誰才會感受到痛。試想一下,當你期望告知母親後她會保護你,為你抵擋進一步的傷害,卻換來一句:「你唔好小事化大啦。」、「XX咁做係愛錫你啊。」、「你食咗藥未?」、「係你自己痴埋去,你咁樣嘅指控會令所有異性唔敢同你共處一室。」、「你諗多咗,邊個話俾你知呢啲事有問題㗎?」言語下是家人的不關心不理解,再深一層的是愛與信任的問題,更甚的是一種背叛。即使他們勇敢面對,為自己發聲,可惜最後得到的是第二度傷害。

「他們沒有描述過程,但當我們嘗試放下對性侵的想像,原來性侵十分影響當時人的日常。在他們的角度,最想強調的不是發生了甚麼,而是跟人訴苦後別人的反應。」Irene說。身體上的傷痛是暫時的,日子過去終能痊癒。可心靈上的傷害卻是永不磨滅的。傷害本沒分程度高低,強要用個人常識判定對與錯,妄意指責批判,只會扭曲事物的本質,把當時人再度推向深淵。人性的醜惡、世事的荒謬、人性的醜陋,似是沒有下限,令人生厭絕望。沒有被處理過的傷口,會發炎會留疤,當時人只能等待時間流逝將痛苦沉澱。

苦楚使人強大

不論性別年齡,性侵犯都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不能輕視其嚴重性。性侵事件下的是社會不公與冷漠,繼而影射在家庭中或是人倫關係中。一點的輕視加上一點的無知,就會令受害者們再一度受創。人生只要是活着,就會有苦有樂。你痛苦過,我亦難受過。不必以「同甘共苦」心態多口一言去使他人不幸。多一分了解體諒,少一分批評諷刺,尊重對方的經歷和決定。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即使受到重挫,受害人亦沒有一厥不振,仍然保持善良,用自身經歷鼓勵他人,跨越困難。他們㩒住淌血傷口一步步活過來的,憐憫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侮辱,只有佩服才能配得上他們的勇敢和堅毅。非人人能釋懷過去,將傷痛放下。經歷過才自曉世事無情,只有善良才能為世界帶來一絲溫暖,為人生添上色彩。

報導原文可點擊這裡參閱